三年走了三大步
和許多民營企業的開始似乎相同,江陰阿波羅復合肥有限公司一開始也只有3萬噸的傳統工藝規模。沒有自己的品牌,沒有自己的營銷團隊,甚至李小榮當時都沒有太大的“志向”。他笑言:“1999年建廠時,無錫年生產復合肥超過10萬噸的企業已經有四五家。所以,我只給自己制訂了三年內年銷量達到5萬噸的計劃!钡,第一年,公司就銷售了復合肥4萬噸,這就堅定了李小榮的信心。
于是,李小榮大刀闊斧地進行了設備改造,并且依據市場導向,成立了營銷隊伍。第二年,公司年生產復合肥10萬噸,銷售8萬噸,這個數字也從此助漲了他100萬噸的勃勃雄心。2001年,公司的第二條生產線投產,年產復合肥20萬噸,意味著阿波羅正式進入了中型復合肥企業行列,也縮小了阿波羅與國內大型復合肥企業的距離。
李小榮最初的成功不是跬步之積,而是騏驥一躍。他成功實現了公司從貼牌生產到擁有自己的品牌和營銷團隊的華麗轉身。三年的階梯跳也為他日后取得更大輝煌埋下伏筆,積攢了寶貴的經驗。
走出去戰略
江陰,地處東南,背依長江,美麗而純凈,城鎮化建設早已形成規模。但這恰恰不適合化肥企業的生存,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由于遭受物流運輸“瓶頸”的限制,勢必影響公司的擴大再生產!百N近市場、貼近資源”,去有需求的地方建廠,李小榮心中逐漸萌生這種想法。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一開始李小榮也有這樣的顧慮。他害怕公司遷往外地之后,外部投資環境、市場環境的改變會引發阿波羅的水土不服。他說:“公司好像一條剛剛揚帆起航的小船,雖然有著對待新鮮世界的渴望欲和求知感,但是前方很可能會突然間驚濤駭浪,將阿波羅這條小船卷走,連骨骸都不會吐出來!
無可限量的國內市場和不達黃河不死心的倔強精神還是將李小榮推了出來。經過縝密的篩選和嚴格的判斷,最后公司決定選址“居天下之中”的河南鄭州,原因已經不言而喻了。2002年,李小榮開始了五次八地的實地考察,最終決定將阿波羅肥業永久落戶于河南鄭州中原區。
2003年2月28日,一期工程10萬噸生產線投產,第一年河南省銷量6萬噸,2004年下半年,20萬噸生產裝置投產。2005年,公司繼續改造并擴建成40萬噸生產線,年銷售突破6億元。
企業規模越來越大,這又出乎了李小榮的想象,一開始購置的地塊已經顯得非常局促,公司再也不能向外擴展。2006年,公司在滎陽市工業園區征地200畝,新建產能80萬噸,含雙高塔生產線2條,20萬噸氨化生產線各2條。至此,集團公司復合肥已經實現尿基、硝基、氯基、硫基四大系列產品,規模突破140萬噸,實現銷售超12億元。
從技術設備提升到人才提升
事物的競爭形態是由低級走向高級的,生產企業的競爭也會從最開始技術設備、生產規模的競爭狀態轉入貿易方式、營銷模式的競爭,進而轉入集團管理的競爭,最終進入人才儲備的競爭模式。李小榮從在鄭州建廠之后就認識到了這些。
初級的競爭狀態需要對區域市場的細化分析,李小榮將公司的銷售市場分為核心市場、輻射市場和外圍市場。公司要在自己主戰場江蘇、河南地區做成復合肥第一品牌,阿波羅和那威高成為農民的不二“肥”選,繼而輻射山西、陜西、河北、山東、安徽北部等中東部地區。而其他地區在公司擴大再生產之前并不放太大精力。李小榮明白強弩之末難穿魯縞的道理,他的目標總是量身定制,所以肯定會輕而易舉的實現。
企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品牌的形成。為了給農民提供多樣化選擇,公司開發了“阿波羅”和“那威高”兩個產品,分別榮獲“江蘇省名牌產品”、“河南省名牌產品”稱號。擁有兩個品牌,目的是雙管齊下,相互補充,相互支撐,共同占領復合肥市場,這也是“1+1>2”的道理。
企業的制勝還需要依靠智勝,需要依靠人才的提升。公司常年與河南農業大學合作,常年聘請農科院、北大、清華等高等院校研究所研究人員,來河南為農民和營銷人員講授知識,形成自己的高端知識網絡。并且本著不拘一格的用人態度,聘請營銷、生產、管理等各方各面的行家里手共同管理公司。李小榮說:“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我身上擔子反而更輕松了。大家各司其責,我就不必事無巨細了,現在我更多的精力放置在了企業發展戰略上!
金融危機下的突圍
金融危機下的應對是化肥行業無法避開的話題,市場持續的低迷,嚴重挫傷了本來就已經亂作一團的復合肥市場。怨聲載道中,記者卻在鄭州阿波羅公司看到了迥然不同的景象。公司雙高塔生產線,兩條氨化造粒生產線都滿負荷生產,幾十萬平方米倉庫堆滿了各種原材料、成品,甚至都占據了公司臨時不用的馬路上。
李小榮說:“明年的化肥需求量不會減少,減少和缺失的只是市場信心和價格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在別人還猶豫不決時滿負荷生產,把經銷商的庫房先填滿,提前占據市場。并且現在復合肥價格已經基本觸底,甚至價格倒掛,經銷商提前備貨的風險還是非常小的!
制勝,自然會體現市場細致盤點后的早發之箭中。這一段時間,李小榮正在忙著全國經銷商會。這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幫助經銷商分析市場形勢,分析價格后市,提振信心,鼓勵拿貨。雖然陷入一片混沌的復合肥市場之中,但是公司今年銷量依然增加了25%,核心客戶更是增加了40%。堅挺的數據顯示了阿波羅強大的市場號召力和卓越的品牌力量。
我的鋼鐵夢
2003年,事業如日中天的李小榮感覺渾身精力充沛,不安分的心便開始放肆趻踔起來。于是,為了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讓公司走向集團化、多元化發展道路,李小榮開始投資飼料、鋼鐵等生意。說起這鋼鐵生意,李小榮笑說也算自己買賣生涯中的一個小插曲吧。
2003年初,有一位大哥,和李小榮住在同一個小區,據說是一位赫赫有名的鋼鐵大亨,對他說:“最近鋼鐵一直在漲價,你可以試著投資一下貿易領域!边@句話正合了李小榮橫向式發展的心意,于是短短幾天,江陰德力鋼鐵有限公司注冊成立了,形成了正虹飼料、阿波羅復合肥、德力鋼鐵三套馬車齊驅并駕的集團規模。
但是,就在當年6月份,鋼鐵價格急速下滑,殺了李小榮個措手不及,公司剛成立沒幾天,2000萬就賠得杳無音信。鋼鐵生意遭遇滑鐵盧,直接導致公司的資金大量流失,李小榮的心情卻似乎沒有受到多大影響,反而更加清醒。他開始調整企業發展戰略,放棄飼料和鋼鐵生意,全身心地撲在化肥上,并且逐漸向上游延伸,做些原料生意。
李小榮說:“化肥產業,不是朝陽產業,也不是夕陽產業,而是永恒的產業。土地的存在決定了化肥生命會永遠存續。勇于承擔中國農業強大責任,真真正正為老百姓做點事,這也算是我對未來的期許吧!崩钚s利用十年書寫了自己金戈鐵馬的歲月,印證了他的“走出去”戰略的可行。作為一名優秀企業領導者,李小榮自身擁有的謙虛溫和、激流勇進和冷靜細致的性格,也被體現在了企業的精神面貌上。他已不滿足于定鼎中原的成績,要繼續開創三足鼎立甚至遍地開花的阿波羅時代。下一站,他揮斥方遒,劍指宜昌。